中-德国家法学对话系列讲座第一讲暨全球高级访问学者聘任仪式顺利举行

2024年9月14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中华法治文明高等研究院和中国人民大学中华法治文明高等研究院国家法研究所主办的“中-德国家法学对话系列讲座第一讲暨全球高级访问学者聘任仪式”顺利举行。德国埃尔朗根—纽伦堡大学安德烈亚斯·冯克教授主讲,中国人民大学中华法治文明高等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王旭教授致辞并主持,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李忠夏、中央财经大学副教授赵真、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助理教授田伟、王世杰,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讲师冯威等与谈。

安德烈亚斯·冯克(Andreas Funke)是德国埃尔朗根—纽伦堡大学的公法与法哲学教席教授、法哲学与一般国家学研究所所长、法学院教务长。他所创办的新康德主义研究中心(Centre for Studies in Neo-Kantianism),是埃尔朗根—纽伦堡大学的跨学科研究单位。冯克教授的研究领域为宪法、行政法与法哲学,他的法哲学研究着重强调德国法律理论自十九世纪晚期以来的谱系,其代表作有:《一般法学作为法律结构理论》(2004年);《法律中人的形象》(2019年);《埃米尔·拉斯克:学术通信》(2023年)。冯克教授同时是宪法与行政法领域的著名学者,2023年受邀在德意志国家法学者大会(VVDStRL)上做主旨报告,其代表作之一《行政法中的案例思维》(2020年)是该领域的必读书目。

27.png

颁发聘书

受黄文艺教授委托,王旭教授代表中华法治文明高等研究院对安德烈亚斯·冯克教授与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向安德烈亚斯·冯克教授颁发中国人民大学中华法治文明高等研究院全球高级访问学者聘书。

安德烈亚斯·冯克教授主讲

28.png

随后,安德烈亚斯·冯克教授以《国家法学的法理启蒙之局限》为题做学术报告。冯克教授的报告旨在从德国联邦宪法法院针对税法中的溯及既往立法作出的一项裁判,由此激发了富有争议的讨论出发,介绍德国国家法学的若干前沿论战。对德国联邦宪法法院的批评者主要基于特定的法理学预设,提出了一种源自凯尔森《纯粹法学》的法律适用模型。纯粹法学正在德国国家法学中经历一场复兴,它识别并清除了各种方法论谬误,且更精确地把握了法律秩序中的创制过程。然而,冯克教授的报告指出,这种对传统国家法学的法理启蒙规划本身存在着若干缺陷。“新凯尔森主义”聚焦于权能行使与法律获取,却忽视了法律秩序中的目的追求与价值导向。与此相反,我们有必要借助诠释学程式将更广泛的法律意义层次包含进来,德沃金的诠释法理学即是此例。冯克教授进一步结合联邦宪法法院的案例进行了探讨,认为诠释法理学的预设并非毫无争议,这尤其涉及到法律安定性原则的突出地位,众所周知,正是它造就了法治的模式。

与谈环节

29.png

在与谈环节,李忠夏教授从国家法学方法论切入,围绕国家法学与国家的关系,国家法学与国家学重新汇合过程中诠释学的价值等问题进行了与谈。

30.png

赵真副教授就国家法学法理论启蒙的方向、国家法学法理论启蒙是法学的一般性问题还是国家法学的特殊问题以及如何沟通凯尔森的法理论和民主理论三个方面发表了见解,提出了问题。

31.png

冯威助理教授主要探讨了法理论启蒙对国家法学——尤其是宪法学——带来的影响,认为凯尔森纯粹法学复兴以来对法律获取、法律权能构造的知识批判是值得重视的。他同时赞同在当代宪法学研究中进一步补充法律商谈理论与法律诠释学方法。

32.png

王世杰助理教授围绕纯粹法学理论为什么会在宪法和行政法中产生完全不同的影响,把法理解为一种权能的复合体或者权限的视角引入到行政法与传统的主观公权利理论产生的张力等问题与冯克教授进行了交流。

33.png

田伟助理教授就Funke教授讲座“法律科学与民主”部分进行了评议,针对唯意志论与慎议式两种民主理论在政治过程中的具体适用,尤其是宗教性表达应否进入民主意志形成过程的问题,与Funke教授进行了讨论。

总结发言

34.png

王旭教授做总结发言。王旭教授首先对冯克教授带来的精彩讲座表示衷心感谢,并简要总结了冯克教授讲座的问题意识,王旭教授着重围绕国家法学的法理学启蒙进行了交流,指出层级结构的形式理论对中国法治建设仍然具有重要的地位,同时法体系要向一套融贯的价值体系开放的主张也伴随着较重的论证负担。王旭教授最后再次感谢了冯克教授带来的精彩演讲,也希望中华法治文明高等研究院与纽伦堡大学法学院进一步密切学术联系,围绕国家法学的前沿问题加强进行学术交流!

35.png

编辑|杜吾青

审核|王  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