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8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中华法治文明高等研究院主办的“信息文明与国家治理:学术研究新方向与新形式”研讨会暨信息文明与国家治理研究所成立仪式成功举办。中国人民大学交叉科学学术委员会主任、法学院教授杨东,中国人民大学中华法治文明高等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王旭,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教授、《环球法律评论》编辑部主任姚佳,《学习与实践》执行主编刘江涛,中国人民大学交叉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国家治理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创新平台主任龚新奇,北京外国语大学法学院教授王文华,北京大学学报编辑部编辑、助理研究员郭昌盛,中国社会科学法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唐林垚,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副教授史明洲,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助理研究员魏家齐,英国艾塞克斯大学法学院助理教授左振斌,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黄尹旭,北京大学法学院博雅博士后、助理研究员钱坤,中国人民大学纪检监察学院讲师杜吾青等做精彩发言。王旭教授、姚佳教授做会议总结。
杨东教授探讨了信息时代的中华法治文明发展,应当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人工智能发展的大背景下,需要居安思危,推动研究重大理论问题和国家治理问题。
王旭教授探讨了信息文明与国家治理的关系,国家治理在信息文明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的发展下,效能得到了极大的扩展。
姚佳教授表示在信息社会和数据分布的背景下,主体关系逐渐从“在场”转变为“不在场”,实现了信息交流和传递的变革。在面对新问题时,需要夯实传统理论,秉持历史观,发现底层逻辑和规律性,并进一步寻找新理论路径,确保理论的生命力。
刘江涛主编从学术研究的角度,强调应厘清信息文明的概念内涵,深刻把握信息与国家治理之间的内在关联,推动基于信息化研究方法的革新。
龚新奇教授介绍了国家治理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创新平台,探讨了人工智能发展路径。
王文华教授从数字社会的规则之治所面临的多重挑战出发,认为深入研究信息文明,对以规则之治为主的国家治理的托起作用意义重大。
郭昌盛助理研究员结合自身研究领域,从央地关系、世界格局和新兴领域法治发展等视角做了分享。
唐林垚副研究员从信息文明和国家治理角度探讨了相关问题,强调了数字技术对于国家治理的重要性。
史明洲副教授从诉讼法相关角度,探讨了程序法治在数字文明中的新变化。
魏家齐助理研究员则关注了技术应用,为未来的信息文明和国家治理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指引。
钱坤助理研究员探讨了隐私保护、信息文明和国家治理中的宪法议题。
杜吾青讲师探讨了纪检监察和公安等现代化和科学性角度的应用。
左振斌助理教授从学术研究的新方向和新方式出发,探讨了传统理论研究的不足,以及如何界定信息、信息文明和国家治理等问题。
黄尹旭副教授表示中华法治文明中的信息文明与国家治理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华文明兼容并蓄、海纳百川,应当将中华法治瑰宝融入人工智能、数据要素等治理的方案与机制之中。
《人大法律评论》主编李子硕主持会议。
会议上,还成功举办信息文明与国家治理研究所成立仪式,并为研究所负责人黄尹旭副教授颁发聘书。
会议顺利闭幕。
编辑|杜吾青
审核|王 旭